2021年7月底,巴郎影業(yè)攝制組來到昭蘇縣,探訪天馬的故鄉(xiāng)。一進昭蘇,便是層巒聳翠,上出重霄。到達目的地,碧藍的天、潔白的云在上,金光閃閃的油菜花在下。小溪流淌,駿馬奔馳,仿佛到了世外桃源。
這次我們拍攝的主角是馬,這意味著故事很有趣,也意味著拍攝過程沒那么簡單。馬是自由奔跑的,不會聽從人的指揮,拍攝起來也會增加難度,我們一行人在馬場工作人員的配合下尋找最佳拍攝地點,調(diào)試設(shè)備的最佳拍攝狀態(tài),希望能將馬兒們最好的形象展示出來,不負天馬的稱號。
近距離接觸馬與在熒幕上感受不同,同樣是矯健的身姿和飛揚的神態(tài),在熒幕前時,馬是天降神兵;在眼前時,馬是有血有肉的英雄,感受更加真實。將手放在馬的脖子上,可以感受到它的溫度和跳動的脈搏,你會感慨造物之神奇,自然之偉大。
本次拍攝之行不僅近距離接觸了馬,還參觀了馬文化博物館,也了解了咱們中國的馬文化。馬場請了講解員楊老師親到博物館,為我們講解。我們的攝制組成員和馬場工作人員一起成為了小學(xué)生,認真聽取講解,了解了馬對歷史的影響,和與人類之間的感情。楊老師說,馬是為歷史做出過貢獻的,古代戰(zhàn)車需要馬來駕駛,騎兵更是主要作戰(zhàn)方式。東周戰(zhàn)國時期,趙武靈王推行“胡服騎射”,騎兵從此崛起,一直延續(xù)了兩千多年,與我們的民族息息相關(guān)。
拍攝的過程也是學(xué)習(xí)的過程。在這之前,馬在我心中一直是驕傲的,帥氣的。但是通過今日聽楊老師講解,我們才明白,馬不僅外形驕傲,它更是一種民族氣質(zhì)。而作為一家影視公司,對拍攝對象了解得越深,制作的作品就更有深度,也讓自己的努力更有價值。
在昭蘇馬場,不僅有馬術(shù)實訓(xùn)和馬文化博物館,為了騎手們的安全,還建立的馬術(shù)模擬訓(xùn)練場,用道具模擬真實的馬上顛簸和活動,聘請專業(yè)的馬術(shù)教師教授馬術(shù),引起許多人的興趣。
沉浸在工作中的我們忘記了時間,拍攝任務(wù)不知不覺間只剩下最后一項,就是全體大合影,兩匹高大英俊的馬兒站在兩邊,一起喊口號。人好組織,馬卻難辦,在將要摁下快門的時候,這兩位“演員”“信馬由韁”了好幾次,最后在馬術(shù)教練的努力下,才成功拍了一張,大功告成!
|